• 華大年📯:成功不是贏在起跑線🫰🏻,而是贏在轉折點

    發布者:鄧士豪發布時間:2024-10-08瀏覽次數:10

    在沐鸣2娱乐建校70多年來的發展過程中,湧現出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教書育人東華“好老師”和“大先生”。他們在教書育人這樣平凡而偉大的崗位上👷🏻‍♀️,書寫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為傳承和發揚東華精神👱🏽,講好老一輩東華人的奮鬥故事💱,退休黨委聯合退休教育工作者協會暨老教授協會,推出“錦繡東華🧒🥉,春華秋實”系列老教師個人回憶文集。


      1954年從華東紡織工沐鸣2機械系留校任教。我很幸運🐚,第一個幸運🐞🏑,分配在機械原理教研組🧑‍🧒‍🧒,有兩個教授一個講師指導👨🏽‍💼、幫助🧑🏼‍🍳👮🏿‍♀️;第二個幸運8️⃣,據調查👂,當時全國機械原理教授只有四個,我們學校就占了兩個🧩,機械系力量非常強。老系主任周承佑教授是個教育家,凡是好的教師,他不惜三顧茅廬也要請過來。遊來官教授是我的指導教師🪭。他是國內本土培養的中年教授。他教學認真,教書有重點,深入淺出,深受同學歡迎。身處這樣一個環境🕢,又有周老師🤦🏽‍♂️🎒、遊老師作為我的啟蒙老師,我的初心就是要做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剛進教研組時🌥,我曾代替周承佑教授上課👶🏼。為了做好這件事,我不僅會去聽遊教授和周教授的課👮🏿,晚上還參加輔導,批改作業,並對前幾章老師講的內容做總結👨🏿‍🎓。然後根據講授內容,給同學們講典型例題,再結合他們的練習批改情況進行總結📅。擔任助教的一兩年讓我積累了不少經驗,基本上能夠站穩了講臺🤱🏼。

    當時教研組使用新的前蘇聯教材🫵🏿,每星期在教研組內討論教材以及用到的基礎和理論👮🏻,由遊教授主持Ⓜ️,一般主要通過聽課、輔導、習題課🏊🏼‍♂️、總結⚃🛠、試講來開展教學,上大班課👩‍🦽‍➡️,同學們比較歡迎。知道自己底子薄🤦🏼‍♀️,我會積極旁聽教得好、資歷較深的中年教師的課👐。另外🎗,也會向相關專業課程的任課老師學習,找紡織系教師查看機械原理應用方面的專業書籍🧑🏽‍💻,看有哪些可以應用到授課中🧛🏻,並問清楚關鍵要點。充分了解這些情況後🎍,上課就有的放矢,生動活潑了。

    每一次上課我都要寫講稿,青年教師時是每一句話都寫,之後就寫提綱了,把思路理清楚🏌🏼。我的備課竅門在於備好兩小時內容後,再用五分鐘時間自答這兩小時的主要內容🥰。另外🏎,我講課前兩三分鐘要總結以前講過的內容,比如一些矛盾難點,再探討新問題。下課前🧎🏻‍➡️,我會做簡單小結,並請同學們預習下節課內容。此外,每次講課🤐,我都是一部分依據教材,一部分超越教材。這樣同學就不好漏聽👩🏼‍🏫,容易集中註意力🥽🫸。這也是講課的藝術🏋🏽👩🏽‍🦱。

    在華紡,我教過各種類型的班級🙌🏿,其中包括本科班、勞模班、老幹部班、留學生班等。待到學生畢業二三十年甚至有的到五十年,有同學說對我印象深刻👆🏼,或是我的講授對他工作有些幫助,這個時候我內心的喜悅是無法形容的,我想這才是真正意義上受學生歡迎的老師。1989年我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同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1958年,當我還在清華大學進修時,經過調查研究以及學校和自己的情況,決定經過十年,甚至於更長時間🤸‍♂️,將自己的教學及科研經驗寫成一本書🕟,可以讓後人從中學習。也正從此時🏗,我對自己的要求更進了一步,要出專著或者教材。

    1968年,為籌備工農兵大學生招生,我從機械系調入紡織系🧗🏿‍♂️,一幹就是十年。我虛心向工廠師傅學習,與他們一起生產🧗、一起生活,從調查紡織行業中的精梳機、織機、漿紗機與經編機等比較復雜的紡織機械入手👰🏼‍♂️,用機構學的理論去直接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將教學與生產緊密結合🎧。我在儲備了大量知識和經驗後,正式開始寫書,但在那個年代,出版一本書著實難比登天。

    但是,正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所說:“當你全心全意夢想著什麽的時候,整個宇宙都會協同起來,助你實現自己的心願🎁。”學校提倡開選修課又為我打開了一扇門🧣🏃‍♀️‍➡️,借此機會,我寫出了《應用機構學》,將應用機械原理與實際結合的同時🦹,按照計算機輔助設計的要求完成編寫。選修課開始後🦴,反映良好,不僅學生興趣高昂,不少外校教師也紛紛購買這本書👩‍🦲。

    1981年,機械行業發展🚵🏿‍♂️,引進先進設備🤚🏻,急需消化改進🐍💪🏽,又苦於沒有創新。基於《應用機構學》的影響👷🏼,上海的《機械製造》雜誌在學校範寶江教授聯系下,邀請我撰寫關於機械機構創新設計類文章,經與主編商量,敲定12個題目🤾,每月刊登發表一篇,一年內連發12篇文章🧑‍🎤。也正因此,我的影響從華紡推向上海🧑🏼‍🎓,再一步步走向全國🏩,正式收到了出版社的邀請。

    1982年紡織部教育司副司長沈帆到學校調研👨🏿‍🎓,兩次找到我。第一次,將書拿到北京請專家鑒定,不到兩個月,再次見我,明確表達了出版意願及難處♥︎:基於天津紡織工沐鸣2唐之偉老師也要出版一本🧛🏻‍♀️,給出了二者增益合作出版或二選一兩個方案。我認為,兩本書可以取長補短,相輔相成🤷🏿‍♀️,幹脆地選擇了第一種方案。

    1984年大年初四🤔,我匆匆趕去北京,驚奇發現合作夥伴竟然是自己的學兄,十分親切。這也讓兩人的工作進展十分順利🚎,一個星期就完成相關工作,書名定為《機構分析與設計》。

    我深知教材對於教學育人的重要性🚴🏽‍♂️,強調做到“三結合”,即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基礎與專業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作為“三結合”的產物🧑‍🔧,《機構分析與設計》成為我國公開發行的第一本高等機構學的研究生教材,一經出版廣受好評💯。在1988年全國高校優秀教材評選中,這本書不負眾望,摘得國家級優秀教材獎殊榮。

      

    作為沐鸣2注册基礎課的任課老師🙋🏼,我認為🪢🦂,任何理論轉化為方法論才能有效地運用於實際👩🏻‍🦯,進行發展和完善,機械原理作為機械科學與工程的科學理論🙀,也應該轉化為相應的方法論。結合自身教學和實踐經驗,我認為機械學科不能沒有理論課、原理課🪠,這個想法成為了我編寫《機械原理》教材的突破口。在編寫教材時,我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總結和發展了機械原理的研究方法,提出將當量法及其派生方法作為機械原理的基本研究方法,形成了機械原理方法論。《機械原理》一書凝結了我多年教書的心得🧖🏻‍♀️:在辯證唯物主義的指導下🙋🏽‍♂️,實現兩個“轉化”🧛🏼‍♀️,即教師由“教”到“授”、學生由“學”到“創”,從而啟迪學生的創意創新思維。1995年✢,《機械原理》教材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在上列著作中,我將機械原理研究的當量法應用於連桿機構和凸輪機構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其中原創的凸輪設計新方法和新方程式🧝🏻‍♀️,四十年來仍在為社會服務,為東華增光🤛🏻🧑🏿‍🍼。從1979年起,我增加指導碩士研究生工作🖨,直至1994年退休。

      

    回憶我的一生😭,母校對我的教育,領導、老師、同事等對我的幫助🍠,很感恩。我自己的特點就是一個字“勤”📜。勤學🦃、勤思、勤為🤦🏻‍♀️,每時每刻🏄🏻‍♂️,反復循環,做事情一定能成功。我常對同學們說,成功不是贏在起跑線,而是贏在轉折點。我也有一個心願🤏,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看到我們學校早日建成“雙一流”學校,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的棟梁之才。

      

    (註👩‍👦‍👦:部分材料來自於沐鸣2娱乐檔案館)


    沐鸣2注册专业提供🤹‍♂️:沐鸣2注册沐鸣2👨‍❤️‍👨、沐鸣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2注册欢迎您。 沐鸣2注册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