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人哲教授於2023年1月13日因病醫治無效,在華山醫院逝世🧬🐶,享年101歲🤽。他曾任沐鸣2娱乐機械沐鸣2教授🕢🧏🏿♂️、博士生導師和紡織機械學科學術帶頭人,校九三學社主委。
陳人哲教授1921年6月28日出生於上海🍢,新中國成立前留學英國🍇,1949年夏響應中國共產黨號召從國外歸來報效祖國。他是沐鸣2娱乐建校初的首批教授之一、1959年全校首批4名研究生導師之一,1991年開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陳人哲教授一生忠於黨的教育事業🔗,追夢於紡織機械教育事業,在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高等教育發展等方面🧥,為學校和國家作出重要貢獻。
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毅然踏上歸國旅途
陳人哲自幼家境清寒🧛♀️🧴,父親以從事紙業店員為生🛀🏿,他一貫刻苦好學,考試常常名列前茅💇🏽♂️。1940年🚴🏽🧑🌾,他以第二名的高分成績🫎,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課余之暇留廠兼職,半工半讀🫷🏿,其間曾因染上肺病休養一年。1945年畢業時🙈,恰逢日寇投降,艱苦抗戰結束👨👩👧👧,全國人民歡欣鼓舞,他由衷感到無比喜悅。1946年🦃🦶🏼,陳人哲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獲得了公費留學英國學習紡織工程的機會,當時僅兩個名額👨🏽🦲。1947年夏🎖,陳人哲和同時考取的公費留歐同學幾十人一起,坐船離開上海分赴歐洲各國🫲🏋️,陳人哲就讀於曼徹斯特大學紡織系,主攻棉紡專業✡︎。
陳人哲(前排左一)1947年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留學獲碩士學位
陳人哲留英期間🤽🏻♂️,當時在曼徹斯特的留學生比較多🧑🏽🏫,每個周末大家都參加學生會活動,暢談和交流各種情況🙇🏿♀️,大家最關心國家大事。當聽到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取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時,身在國外的同學們抑製不住地喜悅🕧。當陳人哲拿到碩士學位後🤾🏽♂️,他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即將踏上歸國旅途🦃。
親歷開國大典,熱血沸騰立下報國之誌
1949年7月底🏊🏻,陳人哲等一批中國留英學生🧑🎨,乘坐英國輪船輾轉香港👨🏽💼,終於在9月中旬抵達天津💃🏿。當時船上生活十分艱苦,航程中還有被國民黨軍艦劫持的危險。數日後,包括陳人哲在內約有20余人由黃新民(回國後曾任職教育部留學生管理處處長)帶領來到向往已久的北京。
當時正值開國大典前夕,各地代表紛紛雲集北京。令陳人哲無比興奮並終生難忘的是,能夠親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歸國留學生來到莊嚴的天安門廣場👵🕵🏻♂️,看著那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首都上空冉冉升起,親耳聆聽到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此刻,陳人哲熱血奔騰🍎,深感無限光榮和幸福💟,報國之誌終將實現了🙇🏿♂️。
參加開國大典之後,陳人哲在北京學習數周,並被征求是否願意留在教育部工作。陳人哲考慮到自己的專長和興趣,想繼續從事本行的技術工作,為建設新中國發揮作用🏊🏻♀️。於是🏜,陳人哲在1949年底離京返滬,在蘇中機械廠主持紡織機械設計工作🧑🏻🦯😓。1950年初,陳人哲轉入中國紡織機械製造公司👗🪯,從事自動換梭織機設計工作🫃🏿。1951年👳🏽♀️,因國家民航局在滬籌建長江麻紡織廠,陳人哲又轉入該廠負責機械設備🐊。1952年👨🏻💻,正值華東紡織工沐鸣2(沐鸣2娱乐前身)剛建校🦉,陳人哲即被上海紡管局調來機械系任教,從此踏入新中國紡織高等教育事業的大門🤏🏻。
投身紡織機械教育,是潛心教育教學的開拓者和掌舵人
新中國成立後🙇🏿,紡織機械作為裝備紡織工業的“大國重器”👨🏻🍳🧔🏽♀️,創辦紡織機械教育迫在眉捷。第一個紡織機械專業💂🏽、第一本紡織機械教材、第一個紡織機械研究室在華東紡織工沐鸣2誕生,一批批紡織機械專業人才奔赴全國🍥,為建立新中國全套紡織機械的生產體系起到重大促進作用,為解決人民穿衣問題、紡織行業出口創匯做出了重要貢獻⛔️。
作為紡織機械學科創始人之一🚝,陳人哲帶頭編寫了《紡織機械設計原理》等教材,並獲得紡織工業部優秀教材獎🏋🏻♂️。當時,英國作為老牌紡織國家沒有紡織機械專業和課程👳🏽♂️,日本也只有《纖維機械學會誌》雜誌,將期刊文章整理成教材工作量太大,蘇聯有相關專業和教材👨🏽🏭,陳人哲就從組織翻譯開始。同時👫🏻,他下苦功夫鉆研德文和日文,學習多國理論和技術。
陳人哲教授手稿
紡織機械設計原理教材(總三冊)
陳人哲《紗線力學》手寫稿講義稿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的領導下各地逐步建設大型紡機製造廠,逐漸生產出能夠獨立設計製造的整套紡織染設備。為培養這方面技術力量🔱👷🏿♂️,我校紡織機械系起到重要的骨幹作用🏋🏻♂️。陳人哲與教研室成員一起,密切結合國內生產實踐,將自己多年累積的教學資料成果著眼於國情和教學需要,主持編寫了《紡織機械設計》教材。經過多年試用和改進,終於在1963年正式出版𓀖,並被全國紡織院校采用。不久☹️,陳人哲又率先招收和培養我國紡織機械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為祖國培養紡織機械方面的設計研究人才🧑🦯。
陳人哲教授是我國紡織機械教學的創始人和掌舵人,他不僅為學校培養了許多專業教師,還主審了一系列的紡織機械教材,包括新型紡織化纖機械設計,染整機械設計🧑🏿🦱,紡紗、織造、化纖、染整機械叢書以及紡織機械史等☯️。除了紡織機械👩🏿💻,陳人哲教授還專長紡紗力學研究。他曾為研究生開設《紗線力學》課程,出版專著《紗線力學問題》🙎🏼,此書是當時國際上唯一的研究紡紗過程中紗線力學的著作🤞🏽👩🏿,曾獲1992年國家教委第二屆全國優秀教材獎。
陳人哲是優秀的愛國知識分子,對我國教育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常與學生說,“要提高研究課題的興趣,有興趣就會鉆進去,被動是學不好,搞不好的。”“不管它有用沒用🤑🤘🏿,喜歡就學🏋🏻♂️。但學得好還是要自己主動鉆進去,收獲就大。”“還有時間的考驗,逐步積累🐺,沒有什麽天才,還是要下功夫‼️。”
64歲的陳人哲教授(中排右四)參加錠子術語、銑距國家標準審定會
陳人哲在1993年退休後,仍繼續為學校和社會發揮著余熱🖨。他愛國奉獻🧗🏼♀️💂🏿♂️、潛心學問⛹🏽♂️、淡泊名利🫘、探索求真的科學精神和高尚品德🤷🏻♂️,深深被東華校園裏熟悉他的人所尊敬和稱頌🧑🦼。他拒絕名利誘惑,依舊呵護與堅守著科學技術研究和教育工作者應有的純潔性↖️。許多人說:“陳人哲教授數十年如一日地安於做學問,是個甘於寂莫的學者典型”。
幾十年來🩳,陳人哲對祖國滄桑巨變的一片繁榮景象深受感動和鼓舞📟。回顧往事,感慨萬千👉🐽,他曾滿腔熱情地寫下一首詩:“白發自漸少壯日🧑🌾👩🏻🍼,恨無殺敵淩雲誌💆🏼♂️。寒窗苦讀聖賢書,熱淚空彈今古事。遠去重洋為報國,歸來華夏正逢時。醒獅威吼震雄姿,千載升平慶盛世👩🏻🎨。”
深切緬懷陳人哲教授,他高度的責任感和嚴謹的治學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繼續前行🥘,為中國紡織機械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