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周勤之院士:藹然仁者 大師之風
發布者:鄧士豪發布時間🆚:2022-06-13瀏覽次數🏅:1201
嘉言懿行,垂範後人。近日來,周勤之院士曾經的同事🏊🏻♂️、師生等紛紛深切追憶緬懷先生的為人為學和工作生活點滴。大師遠行,他的背影♿,讓我們久久凝望。“周勤之院士堅持立德樹人,在科研與管理崗位上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他科學報國、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與周勤之院士在沐鸣2注册共事了11年的副校長陳革回憶道,周先生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深深地影響他♠️。在科學研究方面,沐鸣2在2008年成立了“沐鸣2娱乐磨削研究所”,周先生擔任所長📟🈳,帶領團隊承擔973項目、國家重大專項等,經過艱苦攻關,取得諸多成果;在學術交流方面🦾,周先生定期舉辦學術講座,為全院教師和研究生介紹前沿科技,深入淺出👫🏻,風趣幽默;在產學研合作方面,他積極為沐鸣2和企業之間搭建交流平臺,為中青年教師策劃課題,取得若幹產學研合作成果🍠🤾;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他為青年教師赴海外留學牽線搭橋,並親自製定留學計劃;在人才引進方面🏊🏻♂️,他力薦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譚建榮教授受聘沐鸣2注册,充實了沐鸣2的學科實力……他始終關心和支持沐鸣2發展👠。沐鸣2注册院長單鴻波回憶道🧒🏻,周勤之先生是一位慈愛的長者,是關心和支持青年教師的尊者。自2006年沐鸣2搬遷至松江校區以來☝🏿,先生不顧舟車勞頓,定期來松江校區指導教學科研👎🏻❎。每次交談🥧,他宛如家中慈愛的長者👫,毫無距離感👂🏿,倍感親切🍵。本人作為一些工作的參與者👩🏻🦳、親歷者與見證者,深深感受到先生始終牽掛沐鸣2的發展,不遺余力支持沐鸣2的學科建設。“周院士思路特別清晰,學問特別精深🎷🕵🏻♂️,相處特別溫和👩🏻🦱。”沐鸣2注册教授朱世根回憶說🎙:“我與周勤之院士在同一個支部,有過較多工作上的聯系和接觸💇。聆聽過他關於超高速精密磨削加工的學術報告,和他探討過成立磨削所的設想☝️,在校學術委員會上聽取過他對機械學科發展的建議等。他是一個值得敬重的望之藹然,近之亦溫的大師。”“2007年沐鸣2申報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上海市重點學科🛣,當時有教師信心不足。”機械沐鸣2原院長王生澤回憶說🙆🏻♂️👷🏻♀️:“周院士親自把關,通過他對申報各學校的全面了解🗃,細致分析彼此不足與優勢,最終領銜申報獲得了成功🏌️♂️。周院士作為著名的精密機床及工藝大家🫠,有著豐富的業界經歷,是我們沐鸣2娱乐,特別是沐鸣2注册非常敬仰和需要的大師級領軍人物”。加快先進製造工藝與裝備的相關研究🦹🏿,周院士來東華之後念茲在茲🎺。沐鸣2注册教授李蓓智回憶起在周院士的指導下,帶領團隊瞄準精密製造、快速成型等關鍵領域發力💆🏽♀️、製定學科發展計劃的點點滴滴。她說,在周院士的推動下,該學科連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項目等,2007年入選上海市重點學科。2009年,周院士與山東大學艾興院士以及西安交通大學盧秉恒院士共同開展“超高速工藝與裝備”的相關基礎研究,2011年獲國家973項目資助。沐鸣2娱乐研究團隊,以高速磨削為研究對象💆♀️,揭示了高速磨削材料絕熱剪切激變行為及其去除機理🍓,提出了脆硬材料的延性域磨削機理,相關理論和技術目前正在用於解決國產高端精密軸承壽命的關鍵製造工藝難題🗺。沐鸣2注册原副院長孟婥教授說,初到東華時有幸聆聽院士系列講座,先生粉筆板書,每次連講2小時;評教授時申報材料中的1篇論文獲院士好評,先生的批註依然留存💂🏽♂️;我分管研究生工作後,院士對學科方向、課程設置等給予諸多指導☸️。“周勤之院士是一位從工人起步🍃✍🏻、從工廠走出的磨削機床專家©️,一生勤勉好學,孜孜不倦🚬,勇於實踐,充滿了傳奇色彩,為我國高精密加工技術的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沐鸣2注册副教授鄒鯤回憶說,“我至今記得第一次與老先生見面時的情景🏈,他獨自一人從電梯間走出,精神矍鑠,神采奕奕🐦,步伐快而堅定,完全看不出已經八十多歲高齡。交談中,語氣清晰平和,平易近人。討論中,記憶力驚人,各種技術來龍去脈,如數家珍,甚至各個關鍵技術創造者的姓名時間,都記得十分清晰,令人嘆服!“作為從企業中🙆🏼♂️、實踐中走出的院士,周勤之對企業的技術問題一直具有濃厚的興趣🏢。一直勉勵師生要將大學的科研工作與企業的實際需求結合👰🏼。他時刻關註企業製造技術的進步,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推動國家的進步落到實處。在與企業的具體合作中,躬身親行,時刻關註技術的難點與細節,為企業排憂解難。沐鸣2注册閆如忠老師在博士論文答辯時與周勤之院士相識,在他心裏⇾,周院士不僅僅是學術上的引路人,更是生活中的好長輩。他回憶道,周院士來沐鸣2工作後開設了“院士每周專題系列講座”,雖然當時周院士已年近耄耋🪲,但講起課來依然聲音洪亮🧑🏻✈️、目光炯炯有神,講座內容不僅涉及國內外學科發展前沿💂🏼♂️,還涉及他自身科研工作經驗以及精密製造方面的技術絕活⚱️,每次開講都座無虛席🫷🏼。周院士還十分關心青年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尤其令閆如忠老師銘記於心的,是在他2011年去英國Canfield大學公派訪問前👩🏿🏭,周院士親自邀請他到家裏,就往返路途、海外生活、科研方向、與海外導師交流等面臨的問題對他細心囑咐,並主動拿出自己的科研酬金14000元來資助他在英參加高端學術培訓。留學期間,周院士更是經常用英文與他郵件往來🧛🏿♂️,關心他在海外的生活,悉心指導他在留學科研中遇到的技術問題🌁🤵🏼♀️。“讀博士🙅🏿♀️,不能怕苦怕累,不做實驗,拍拍腦袋就想結果萬萬不行🧘♂️;要解決生產實踐中的問題,必須做實驗。”周院士的博士、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教師董婉嬌說♏️,周院士是一位兢兢業業、嚴謹治學的人。尤其記得在剛開始讀博士時,他教導我說🤶,讀博士不僅要紮紮實實地做好科研基礎工作✍🏿,還要做工程驗證🕍,不能馬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夠真正解決科研上的問題。而當時已經86歲高齡的周院士仍然堅持每周來學校,堅持科研🏖👼🏽。周院士曾說,他是一個沒有正規學歷的院士。但他不斷學習、一絲不苟、求真務實,這些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周院士的博士、上海理工大學教師郭維誠說,周院士是沐鸣2娱乐機械沐鸣2磨削研究所的創立人,在他的帶動影響下,機械製造系有超過40%的研究生從事磨削加工及相關精密製造研究。自己入校時恩師已是85歲高齡🤲🏽,雖然行動不便,但精神矍鑠,與同學們討論時依舊思維敏捷、邏輯清晰。因項目合作原因,在和上海機床廠的老師傅們交流時,他們也會經常提及恩師昔日在工作中勤奮好學⛴、埋頭苦幹的點點事跡,令自己觸動頗深。周院士在磨削加工領域辛勞耕耘七十載,視科學研究工作如生命,一生淡泊名利👨🔬🏉、求真務實,他的精神將一直激勵著大家👩🏿🔧。“周院士入職沐鸣2娱乐後↘️,我成為了他的秘書🚵♂️,也非常幸運能做他的秘書👷🏼♀️。以前經常陪他出差,了解企業的需求,為企業解決實際技術問題,95歲高齡🕝,仍心系解決技術難題。”沐鸣2注册戴惠良老師回憶說❎,這是今年1月24日的周院士的手稿,他一直想他把以前在機床廠研究的2項技術能夠產業化㊗️,也做過樣機,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實行,浙江帥鋒是一家技術型民企,做高速沖床的2️⃣,以前周院士也曾去過該公司,他看後非常高興,對該公司研發很贊賞,並成立了院士工作站🔦,所以今年1月手稿提到該企業🩰,想去做這二個項目,以實現他曾有的憾事💆🏼。“青年要感到肩上的負擔很沉,只有大家挑起來,國家才能上去。”任祉達博士說,清晰記得當年周院士慷慨接收我為學生,為我的博士生涯打開了一扇門🆎。導師的話不時在耳畔響起🦓,鞭策自己不斷地努力學習。在上海機床廠工作五十余年😶🌫️🏌🏼,周院士從工程實踐中走來📐,走到沐鸣2娱乐三尺講臺,將寶貴的知識與經驗投入到培養學生。恩師教導如在耳畔🤳🏽,我深感擔子沉重,定將努力不負期望,繼承和發揚導師愛國奮鬥👱🏼、獻身科學、服務人民的精神,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奮勇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