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的一生!輝煌的一生!

發布者:鄧士豪發布時間👩🏼‍🎤:2022-06-10瀏覽次數🚶:1247

周勤之,男,1927年11月於上海出生,祖籍浙江上虞,195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專家👰🏽‍♂️。歷任上海機床廠工藝試驗室主任、科研室主任、磨床研究所主任、廠部副總工程師,沐鸣2注册教授、磨削所所長🧑🏻‍🦼‍➡️💲。於2022年6月7日17點20分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5歲。周勤之院士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輝煌的一生。他科學報國、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的精神,將一直激勵著我們!


圖片

“幾乎把上海所有夜校的課程都讀遍了”

周勤之4歲時因戰亂,母親去世,父親離家出走,他成了孤兒🏊🏼‍♀️,後被送往上虞瀝海鎮外祖母家,直到8歲時被祖母接回上海。祖母對他的要求十分嚴厲,除白天讀書外,晚上還要到一前清舉人家讀《論語》《孟子》;寒暑假也不讓他休息,需要到自家開的工廠當學徒➙。“一般開工廠的🪲,往往老一輩艱苦奮鬥✴️🤛🏽,第二代坐享其成,第三代一敗塗地。我之所以要這樣嚴厲🧎🏻‍♀️,是不想讓你做敗家子💩。”時間過去半個多世紀,周勤之對祖母的告誡依然牢記在心🍣。

圖片


“八一三”事變後,周家被迫從南市遷到租界,自家的工廠被日本人燒光之後生活堪憂🧑🏽‍🎨。年幼的周勤之目睹侵華日軍給國人帶來的災難👨🏼‍✈️,內心充滿著憤慨和迷茫。這時他感到唯一能使自己解脫的方式就是拼命地讀書。在當時“工業救國”思想的影響下,周勤之認為機械製造是救國的必由之路😔。初三時他除了白天上學外🆑,晚上還在夜校讀機械工程♘,為縮短學習過程🛌🏻,他盡可能地跳級,高中未畢業就跳入聖約翰大學讀醫科𓀂。他認為醫術可“濟世救人”。但晚上仍堅持學習機械工程。但好景不長,後因祖母病逝,工廠關閉,連生計都難以維持⛑️,只能輟學在家。 
  
圖片

抗戰勝利後🤓,周勤之的舅父將工廠恢復生產🚣🏼‍♂️🤸‍♀️。但周勤之想繼續求學的願望未得到滿足👴,只能按舅父的意願在工廠打工👩🏿‍🏭。不久🧛🏼‍♀️,周勤之希望離開自家企業到社會上謀職,這時文憑卻成了“攔路虎” 。有一次一家航空公司招聘 10 名機械師🛃,有300 多人報名🎟,過了半個月🤵‍♀️,公司通知周勤之面試,最後因為沒有文憑落選。碰了多次壁後,他更加發奮學習🎲,數理、外文、無線電都讀,幾乎把上海所有夜校的課程都讀遍了。

後來交大葉蘊理教授十分同情周勤之的遭遇, 答應無償幫他補習數學和物理,並勉勵他說:“古今中外科學家,有不少大學沒畢業👏🏼,一樣能做出成績。只要你勤奮學習,持之以恒,將來也可以做出成績𓀖。”葉蘊理的一席話重新點燃了周勤之那時幾乎熄滅的希望之火。之後👩🏼‍🏫,他又讀了中華工商專科學校夜校🟥,獲得一張相當於大專的畢業文憑🍓。這也是周勤之的最高學歷🥬。

不僅要做技術上的行家裏手🎮,
也要在理論上刻苦專研

新中國成立之初,周勤之去虬江機器廠(上海機床廠前身)應聘。這一次,周勤之懷揣大專文憑信心十足。面試後,時任總工程師的雷天覺看也不看周勤之的文憑就當即錄用了他。吃過沒有文憑苦頭的周勤之感到非常奇怪🧑‍🎄,雷天覺說:“文憑有何用,主要看你今後的工作表現。”雷總的話使他感到莫大的鼓舞⚁。

進廠後,周勤之被安排在工具車間做了一名研磨工。從那時起他把車間當成了自己成長的搖籃➰,當成了他研究和鉆研技術的平臺,在如饑似渴地向雷天覺總工程師學習技術理論的同時🏸,不斷地向老工人討教加工技藝,不斷滿足自己的求知欲✊🏿。憑著極高的悟性🤙,在很短的時間裏,他就成為廠裏精加工技術領域的一個佼佼者。

“一個真正的技術人員沒有理論是盲目的🧕🏽,沒有實踐也只能空談。在新中國要做一個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雷天覺在周勤之成為技術上的行家裏手之後鼓勵他鉆研理論知識🌓。為了能夠順利閱讀國外專業書籍和技術資料以及和外方專家交流🚶🏻‍♀️,周勤之自學了英、法、德👩🏿‍🍳😺、日、俄五國語言,這為他日後自行研發精密加工技術與工藝,進而成為國內靜壓軸承🌲、鏡面磨削、精密分度技術第一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發明中國第一臺“鏡面磨床”

20世紀50年代👩🏿‍🦰,國家組織以鄒家華(原國務院副總理)為團長的三人精密機床考察團去西歐考察,周勤之也是其中成員之一🖖。當時參觀工廠時,他是白天認真學🧝🏼‍♀️💇🏼‍♂️,不停地做筆記,強化記憶,晚上回到住所,再根據回憶和筆記把考察的內容系統地整理出來,幾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淩晨才能休息。

圖片

在瑞士一工廠考察時⛳️,考察團成員參觀了鏡面磨削機床⏱,當時世界上只有瑞士有此尖端技術。周勤之認為,此技術是由機床🚶🏻、砂輪、磨削工藝三大要素組成,雖然我國目前的技術水平與此相比有較大差距🧙‍♀️,但是通過自行設計和逐步摸索,應該能夠解決問題。回廠後👨‍🦲,他立即組織技術人員對鏡面磨削進行攻關,在磨削機床與工藝難題解決後,再將其帶回的砂輪配上進行調試🏋🏿‍♀️,經過多次試驗與攻關,終於攻克了鏡面磨削技術🪜。隨後,砂輪廠也通過努力成功研製出了砂輪。就這樣,中國第一臺鏡面磨床終於在上海機床廠誕生了,從而一舉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

鏡面磨床的研製成功,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基礎工業的發展步伐🙏。周勤之因此被評為1954年🙍🏼‍♀️、1955年上海市勞動模範和1956年的全國先進工作者,並出席第一屆全國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圖片

“當你有一個新的想法時🤞🏼🧑🏻‍🎨,就得馬上努力去實現它🔠,然後再改進使之完善。”一心撲在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研究上奉獻青春的周勤之🤹🏻,用自己聰明的智慧和精巧的雙手賦予了機械和設備無限生命力。作為我國靜壓軸承開創人之一,他在接長絲桿技術🪒、雙薄膜反饋雙邊隨動閥、磁分度技術🙍🏿‍♀️、電子全閉環磨齒機、平面智能研磨等方面均有突出研究𓀙,為精密機床的開發打下了基礎🍲。他新開發的動靜壓軸承在高精度外圓磨床用卡盤夾磨工作圓度<0.08微米,為當時的國際最高水平✂️。


組織設計攻關的用電子傳動的YA7232B蝸桿砂輪磨齒機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指導組織開發的金剛滾輪修正技術,獲得1986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采用DYNASTAT動靜壓軸承用的MG1432B高精度外圓磨床,獲得上海市優一等獎和全國機床展覽會春燕獎等……周勤之一生獲獎無數😟。

“青年要感到肩上的負擔很沉🍽🤾🏿‍♂️,只有大家挑起來,
國家才能上去”

周勤之和機械“結緣”了一輩子。他認為🔚,沒有製造業🪅,就沒有物質財富。而每個製造業都需要製造機器的“母機”🧑‍🦼‍➡️,因此🫷🏼,提高我國機床行業的工藝水平和效率,也成了周老的一件“心事”。掌握關鍵技術👊🏽,不能受製於人,要培養下一代為機床強國而奮鬥。周勤之懷揣著培養機械製造後備人才的願望,2004年加盟沐鸣2娱乐機械沐鸣2。

圖片

“青年要感到肩上的負擔很沉,只有大家挑起來,國家才能上去。”博士任祉達說,導師的話不時在耳畔響起✧,鞭策自己不斷地努力學習🍄‍🟫。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實踐是理論的來源。周老一再強調,讀博士不僅要紮紮實實地做好科研基礎工作,還要重要試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夠真正解決科研上的問題🪐。“讀博士,不能怕苦怕累,不做實驗,拍拍腦袋就想結果萬萬不行;要解決生產實踐中的問題,必須做實驗👃🏼。”周老的博士、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教師董婉嬌說↩️,恩師對於試驗異乎尋常地重視👩🏿‍⚕️,規定沒有實驗驗證結果不發表文章。

圖片

加快先進製造工藝與裝備的相關研究,周老來東華之後念茲在茲🪭⛄️。他與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學科帶頭人李蓓智等製定了學科發展計劃,瞄準精密製造𓀌🧵、快速成型等關鍵領域發力🧟。在周老的推動下🎢🙏🏿,該學科連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項目等,2007年入選上海市重點學科。2009年🙈🤛,周老與山東大學艾興院士以及西安交通大學盧秉恒院士共同開展“超高速工藝與裝備”的相關基礎研究,2011年獲國家973項目資助。沐鸣2娱乐研究團隊♣️,以高速磨削為研究對象🧛🏼‍♂️,揭示了高速磨削材料絕熱剪切激變行為及其去除機理,提出了脆硬材料的延性域磨削機理🏨👨‍👩‍👦‍👦,相關理論和技術目前正在用於解決國產高端精密軸承壽命的關鍵製造工藝難題。


開展“院士每周專題系列講座”,周老為培養年輕教師和指導教師申請課題樂此不疲。每次講座現場座無虛席,聽課的不僅有年輕教師,還有不少教授和博導👩🏿。“雖然周院士當時已是年近耄耋🏃🏻‍♂️‍➡️,但講起課來依然聲音洪亮🧑🏽‍🎤、目光炯炯有神,講座內容不僅涉及到國內外學科發展前沿🧏🏽,還涉及他自身科研工作經驗以及精密製造方面的技術絕活。無論多麽復雜的研究案例👶🏿,他都能用通俗的句子娓娓道來;無論多麽復雜的圖形,他都能用簡潔的板書勾勒出清晰逼真的專業圖像,讓我們受益匪淺。” 沐鸣2注册閆如忠副教授說。

圖片

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誌謙如水。周老他時時想著別人,盡管購房的貸款還未還清🕹,他依然把企業院士工作站發給他的酬金全部捐獻出來。2011年2月20日,他從報紙上看到一名大學生得了白血病,家境貧困,第一時間讓助手戴惠良去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定向捐款1萬元,並囑咐不要留名(市慈善基金會要求一定要留名,最後以“沐鸣2娱乐院士”的名義捐款)🧝;4月,又讓戴惠良開車帶他到浦東新區的一家養老院,給一名孤老(解放前他法語老師的女兒)捐助2萬元;10月🧧,用1.4萬元資助一名青年教師出國學習。2012年2月又把2011年度的酬金3.8萬元交給助手👨‍💻,作為磨削所外聘專家薪酬的補充。

從自學科技知識和五國語言🧛🏽‍♂️,
到被喚作“待在車間的院士”
周勤之把學習當作生活方式🍱,
把實踐融入日常生活。
無論是發明中國第一臺“鏡面磨床”
還是研發接長絲桿技術,
抑或是研製雙薄膜反饋雙邊隨動閥👨🏼‍💼,
一切都是厚積薄發的沉澱。
從諄諄告誡學生要“感到肩上的責任很沉”
到捐款不留姓名,
匠心育人和樂善好施
是周老的人生底色。

周院士
我們永遠懷念您🧏🏻!


沐鸣2注册专业提供:沐鸣2注册沐鸣2沐鸣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2注册欢迎您。 沐鸣2注册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