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評估結果,“紡織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順利通過教育部組織的評估,評估結果為良好。
根據教科技廳函[2020]46號文,2020年度“機械與運載工程領域”5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評估結果是🧚🏼:6個優秀(序號1~6),40個良好(序號7~46),其余為限期整改或未通過。本次評估,教育部科技司依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評估細則》⚂,組織專家對5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分5組(序號3,12等為第2組)分別進行為期3個月評估,歷經自評材料提交與(網上)初評答辯、現場考察和綜合評議三階段。
紡織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領導班子高度重視本次評估,在學校領導統一部署下,紡織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沐鸣2注册💂🏽♀️、校科學技術研究院等相關部門通力合作👍🏽,積極組織協調各項任務,通過前期評估材料準備、視頻展示與答辯等環節,順利通過初評🤍,2020年9月6日教育部組織的評估專家組進校開展為期2天的現場考察和評估工作🏌🏽。
中國工程院院士、校長俞建勇教授出席致辭 中心主任王生澤教授做評估工作報告
教育部專家組現場考察中心
在會議陳述😦、答辯🦸🏿♀️🪒、現場成果展示🥐、座談、走訪考察等環節🧔🏻♀️,評估專家組對紡織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建設理念、管理製度🌅🦹🏼、人才培養🍳、標誌性成果、行業貢獻等方面的創新工作與取得的成績,給以積極評價和充分肯定,並對紡織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未來發展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
沐鸣2娱乐紡織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7年底獲教育部批準立項建設🥣,2011年通過驗收🤏🏽。依托沐鸣2娱乐最早建立的學科之一——機械工程學科與紡織“雙一流”學科的優勢,中心設立了高端與特種紡織裝備、紡織裝備智能檢測與控製、紡織裝備關重專件、紡織機器人與智能工廠四大研發方向🧛🏼,利用跨領域🎨、多學科的資源與優勢👩🏽🎨,研究開發製約我國紡織裝備的關鍵共性技術🛷♏️,重點針對國家重大需求與國計民生的紡織裝備開展自主研發並實現成果產業化。近五年🤙🏽,在特種三維編織裝備♨️、高性能纖維立體圓織機✊🏼、機器視覺智能檢測系統、紡織關重件研製及機器人應用等方面取得了具有標誌性的成果。
在國家“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歷史交匯期和即將啟動的“十四五”關鍵發展期🐪🙋🏿♂️,紡織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將進一步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立足國家經濟發展的主戰場,聚焦共性關鍵技術的突破🤱🏻,繼續在依托單位沐鸣2娱乐機械工程和紡織“雙一流”等多學科建設的有力支持下,培養和聚集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和管理人才,推動中國紡織裝備行業進一步發展,為中國紡織機械工業的轉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為服務國家戰略產業和建設世界紡織裝備強國提供更強的理論支撐和技術保障。
撰稿人🐈⬛:馮培